從2021年12月1日起,包括歐盟成員國、英國、加拿大等在內的32個國家將正式取消對中國的貿易“普惠制關稅優待”。而海關總署也于近期發布了相關公告,宣布12月1日起,中國將不再對運往上述國家的貨物簽發普遍優惠制度的原產地證書。
中國WTO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表示,歐美國家的正常關稅維持在2-3%之間,即便是取消普惠制,恢復到這些國家的正常關稅水平,對中國產品的影響也不大。但是,32國取消對華普惠制待遇,確實會對一些外貿企業產生增加成本的影響,但因為中國已經與多國簽訂了貿易協議,且中國穩健的出口貿易情況已定,所以總體影響非常有限。另外,中國海關總署則建議,對于輸往不再給予中國普惠待遇的發達經濟體的貨物,企業可以申請非優惠原產地證書。
普惠制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給予的一種單向的優惠關稅待遇制度,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擴大出口,加速其國民經濟增長。對自受惠國進口的相關產品給予*惠國稅率基礎上的關稅減讓,甚至零關稅的準入待遇。各給惠國為了保護本國工、農業生產,避免普惠制優惠進口過多而對其經濟發展帶來不良影響,在各自的普惠制方案中都制定了保護措施。保護措施可分為例外條款、預定限額、競爭需要標準和畢業條款四類。對于觸發實施保護措施的產品和受惠國,給惠國不再給予其普惠制待遇。自1978年以來,先后有40個國家給予我國普惠制待遇。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出口產品競爭力的提升,我國陸續從各發達經濟體的普惠制待遇中“畢業”。目前仍給予我國普惠制待遇的國家為挪威、新西蘭、澳大利亞。普惠制關稅優惠發達國家是可以單方面取消的;而*惠國待遇則是國與國之間貿易條約和協定的法律待遇條款,因此單方面取消是違約行為。此外,普惠制主要針對進出口貿易,而*惠國待遇包括締約國雙方在通商、航海、關稅、法律地位等多方面的優惠、特權或豁免待遇,它比普惠制的適用范圍更加廣。
中國‘普惠制關稅待遇’被取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發達國家對中國經濟實力、產品競爭力和產業能力的一種綜合認可?!眹H關系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朱殷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歐盟32國取消“普惠制關稅優待”后,對中國外貿企業影響有多大呢?顯然,中國部分企業的額外成本增加,競爭壓力會比較大,再加上全球貿易大環境不好,肯定會對國內的外貿企業造成沖擊。不過,這并不是一件壞事,外貿企業應化被動為主動,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科技投入,往高精尖方面發展。產品質量提上去后,就有足夠的底氣提高商品出口價格。只要產品質量好,就不愁在國際市場賣不出去。當前,****大貿易伙伴是東盟,第二才是歐盟,隨后依次為美國、日本等。數據顯示,2021上半年,中國對東盟出口額達2258.3億美元,同比增長38.3%?!睆囊欢ǔ潭壬蟻碚f,我國經歷入WTO至今的20年時間里,商品出口和供應鏈已經逐漸形成一套獨特體系,即使在加稅后價格、質量方面仍有很強競爭力,這對供貨穩定的企業造成影響較小,所以此次西方國家對中國取消普惠制優惠稅率不會對中國出口商品會產生大的影響。
與此同時,中國也選擇主動出擊,加快擴建自貿區“朋友圈”。明年1月1日RCEP將生效,協議簽訂的15個成員國涵蓋近22億人口,GDP總和達到26.2萬億美元,約占全球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區域內貿易額達10.4萬億美元,占全球總貿易額27.2%,被視為當前全球**的自貿區。長遠來看,這對我國出口、企業出海具有重要的意義。比如RCEP生效后,從日本進口電子游戲機、玩具等產品的稅率將調整為0%。不僅如此,按照RCEP的計劃,成員國之間90%的貨物貿易將實現零關稅。因此,中國海關總署建議,相關國家如果已與中國簽署并實施自由貿易協定,如瑞士、列支敦士登、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企業可以申領相應的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來適用協定稅率。此外,RCEP協定生效后,對輸日產品、企業也可以通過申領RCEP協定項下原產地證書享受相應的協定稅率。
海關總署還建議,出口企業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做好應對:一是盡快和國外客戶做好溝通和解釋,避免出現因為申領的原產地證書種類不同造成不便;二是充分利用我國自貿區建設成果,開拓新興市場,優化出口市場結構,提升自貿協定利用率,打造競爭新優勢。將產品出口到與我國簽訂實施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和地區,享受關稅減免,甚至零關稅的市場準入待遇。